油画,遇见写意
2021-07-18

油画,仅从工具而言,据《周礼》、《汉书》等文献记载,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就从绘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言,油画是西方重要的一种绘画形式,四百年多前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引入中国。自此而降,中国油画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融合过程,不断渗透浸淫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旨向和趣味,在时代更替与岁月变迁中,逐渐由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基因。

中华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我们的祖先依赖土地繁衍生息,形成了敬天畏地、生生不息的民族品格,在朝代更迭与历史演进中,又塑造出了大族主义与家国情怀。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曾表达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的确,中国是一个文明,中华文化拥有巨大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容并蓄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造就了一个宏大而稳定的文明。

中华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后,会汲取其优秀基因,并极大丰富、内化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譬如佛教起源于印度,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现象,并在中国发扬广大,成为我们亘古不变的文明基因。油画来源于西方,但在遇上“写意”之后,必然在中国生根发芽,这是一种文明的自觉,也是时代意义下的文化自信。

近一百多年以来,中国油画的先驱们探索出了“写生”与“写意”两条主线,前者饱经西方传统油画渊源与中国社会政治现实的双重影响,后者则体现了对西方现代绘画思潮和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完美融合,其发展经历了众多曲折与坎坷,长期以来处于被淡化或边缘化的状态。

“写”和“意”的造字内涵来看,“写”字的原形是一只衔着细草一条条编织的鸟的形象,以此来指代人一笔一划地书写。“意”字的原形为“内心”所发之“音”,引申为心志、心念。《辞海》对“写意”一词的解释是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向。写意是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表现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

写意的启蒙,在上古时期的彩陶以及甲骨之上已经出现,彩陶上的符号,甲骨、青铜器上的象形文字,其实都来自于先师们对自然、天地、宇宙、生活的观察,用极简的线条将事物表现出来。而这些刻有象形符号的甲骨、彩陶、青铜器后来逐渐成为祭祀中的礼器,被赋予了强烈的精神底色和文明光华。

写意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态里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是中国美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美术的重要区别。从中西美术的发展规律看,西方美术十分注重视觉感受的直接表达,这一特征使得西方美术的写实性十分突出。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往往有很鲜明的心理与思维形式的色彩,其深层的艺术想象已不受视觉局限,其表现情、景、物象的方式在“诗画一律”、“心源说”、“气韵说”里都与画家及观者的深层思维产生共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意象”作为一个正式的文学术语提了出来,他说:“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中国人在艺术上的追求,从来不是纯粹的客体上的形似,也不是完全脱离客体的自我,而是主体与客体的相融、景物与情感的交汇,即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状态。伍蠡甫先生在《中国画论研究》一书中曾经说过:“意境的根源是自然、现实,意境的组成因素是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离不开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受,因此情景交融,而有意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的复兴和思想的解放,人们重新认识到艺术的神圣与纯洁。1979年,袁运生先生在首都机场的壁画作品《泼水节,生命的赞歌》成为中国当代绘画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袁运生先生说:“回顾近百年来的中国美术运动,我们最大的缺失,恐怕就是在于失去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自信。我们只有真正地研究了古代艺术之后,再回味现代艺术之所追求,也许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必要的启发,所谓继承传统的实质,就是追索民族艺术的真精神。”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趋势与日俱增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形态整体上“失语”了。写意与表现成为当代中国油画家的一种整体性文化诉求,大家希望在吸纳西方油画技法的同时,更多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基因。中国油画,只有融入中国文化艺术基因,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而写意本身就是国人挥之不去的独有的文化情怀。诚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的演讲中讲道的:“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

中国绘画的发展、革新及多元化发展模式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及艺术发展的艺术规律已经规定了的,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这种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绘画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与意象之美,是中华文化所独有,坚持固本融西、继往开来,中国写意油画必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1].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17.

[4].刘勰:《文心雕龙》,作家出版社,2017.

[5].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