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峰是从一个正在被风沙肆虐着的草原小镇——白音呼硕走出来的。那里曾是孝庄皇太后的老家,昔日的王府离学峰的家不足十里。也许是从小风沙的吹打和蒙元文化的洗礼,塑就了他钢一样的性格。
大学毕业来到大连,为生存做起了装修。去中央美院进修环艺设计,归来就一头扎进了电脑,一干就是十年,直到拿鼠标的手差点累成了残疾。
爱画画,胜过爱他的生命。做设计时常常是下半夜爬起,对着画布一顿狂抹,就像在和谁打架。
学峰性格内向,少言语,常常会一言不发地在画架前坐上一天。
学峰面相老成,胡子拉碴,不修边幅,我行我素。据我所知,真的不是“扮酷”那就是他-----一个活生生的草原儿子。
学峰惧内,对老婆言听计从,偶尔发火,也只是对着墙喊。其实老婆并不厉害。
也许是大海的风吹跑了太多的烦恼,近些年来,学峰已不再顾忌什么,收拾感觉,精心作画,成了他每日生活的大餐。
《故乡的回忆》是学峰三年前完成的一个系列作品,约有30余件,画幅大小不一,但幅幅都具动人心魄的冲击力,看了让人感动。一日,美国朋友沃伦来画室闲聊,对学峰的画感慨不已,说他看到了“有形的东西和无形的东西在相互碰撞,情感的激流与精神的渴望在相互交融”。可说这位美国朋友一语道破了天机,《故乡的回忆》正是他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而所有这些心灵深处难以叙说的故事都化作了斑斓的油彩“泼”向画布,融在了深深的情感之中。那巨大的精神张力在画面中延伸,震撼着读者。从画面构成到笔触肌理,从色彩并置到点线运用,无不向人展示其波澜汹涌的激情和绘画语言的成熟。
零七年,学峰毅然再赴中央美院继续深造,我曾添《诉衷情》一曲送他:“阅尽浮生今何求?四十别金州。莫问寻梦何处,临风当高楼。心霄汉,杯满酒,任魂游。怀感当年,错马鞭休,落了个愁。”又是三年,学峰的画是今非昔比,就像酿透了的马奶酒,浓郁甘醇,沁心醉脾。一幅“吉祥蒙古-博客”拿得十一届美展铜奖,我一点都不感惊奇,因为我知道,这是他许多年来不顾一切,醉心狂舞于画布上的劳酬,受之无愧。
更是渐入佳境。
零八、零九两个寒假,我们白石湾的几位道友一同到鼓浪屿小住,整天背着画箱与木棉椰雨、老巷榕藤对话。忽一日,学峰的调色盘上没有了按序罗列的五颜六色,而是把当天剩下的颜色一股脑地合成了一、两个灰颜色。第二天背着整管得颜料按需而补,结果画面一下子简约、单纯了许多。构图发生了变化,不再追求大的场景,而是在局部中精心抽减,灰与纯、冷与暖、线与面、松与紧、厚与薄、急与缓让他反复经营到了极致。
说白了,学画悟道就是个加减法的过程。学画是加法,悟道是减法,没有加法迭加起来的功力,也便没有减法减成纯熟修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砂金兄所讲的“鹰的故事”一样,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砺和生与死的蜕变,才会展开重生的翅膀。这需要胆量、毅力和浴火重生的决心。应该说,学峰都做到了。
今天,我们都定居在了风景如画、海风习习的大连白石湾,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永远是草原的儿子,我们永远眷恋着那片蔚蓝的天空----鹰的故乡。
2010.5.12晨4时于白石湾大荒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