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膑
近现代以来,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交往密切。俄罗斯文化更是在文学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中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文学巨匠的作品曾是中国读者追捧的热点书目,柴科夫斯基、格林卡、肖斯塔科维奇、拉赫马尼诺夫等音乐大师的美妙旋律曾陶醉过无数中国听众,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等绘画巨匠的旷世杰作曾是中国画家崇尚的典范。我在俄罗斯留学七年,面对曾经出现在画册上的经典油画原作,我常常流连忘返、激动不已。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那些深刻触及民族血脉并反映时代精神的风景画作,深沉博大、内涵丰富,充沛地发映出俄罗斯民族的人文情怀和美学追求。徜徉在列维坦、希施金、库因吉等风景圣手寻觅与表现过的土地上,对照他们的经典佳作,我看到了自然的伟力、思想的光芒与艺术的力量。在经受了俄罗斯美术教学体系的训练和启发之后,结合自己的不断思索和实践探求,我逐渐清晰了风景油画的创作目标和方向,并在建构具有写意精神与个性特征的探索路径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艺术院校大多沿革俄罗斯(前苏联)的美术教育模式,这种体系形式培养和影响了几代艺术学子。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单一化的倾向逐渐改变。在多元格局的今天,反观这种体系形式的当代价值,仍然具有现实的学术意义。比如列宾美术学院就有一套经过时间考验的十分完整的教学体系,它最大程度地继承了从欧洲文艺复兴到俄罗斯民族美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追逐时代的脚步不断走向当代。从结构素描体系到强调色彩关系的色彩教学,以及注重构图的创作教学等,科学严谨、步骤清晰,为优秀艺术家的产生提供了扎实基础和重要保障。我在学习期间,除了利用各种博物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近距离感受前辈大师从自然出发、感知生命力量、表现永恒主题的艺术观念和技巧外,还注重与自然的亲近与交流,坚持外出写生,尝试以风景为母题,在油画风景创作中注重研究和处理主观与客观、写实与写意之间的关系。如《涅瓦河》、《叶列茨》等系列作品,都着重表现对自然的体验性,注重从自然本体出发进行创作。俄罗斯美丽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人文环境,使我迷恋上了写生的绘画方式。回国后,我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沉浸在风景画的创作热忱之中。随着在技法掌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断积累与提高,对于油画风景创作也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思考。
油画风景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样式,大自然在美术史的长河中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用之不竭的丰富灵感。风景画是艺术家面对自然、体悟自然后,将客观自然与主观情感相互交融,形成形象、色彩、情感为有机一体的艺术表达。艺术家徜徉在自然中,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悉心观察和真诚描绘,引发情感共鸣和思维延伸,从而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艺术境界。创作过程中首先是对景生情。风景的人格化至关重要,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才能找到恰当的切入与表达方式,将视觉信息和情感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再加之艺术性的组合与重构,使得主客观和谐统一。对风景的情感传达是由内而外的,是通过笔触和色彩呈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我在风景油画创作中,始终以具象的形式结构画面,以写意的绘画语言为表现手法,创作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客观表现到主观表达再回到自然本身的过程。因为中国风景油画既连接着欧洲不断更替的风景画传统又与宽博悠远的中国山水画传统有着血脉联系,形式技法方面的移植、借鉴和吸收与文化内蕴和精神诉求方面的本土化意向情思,构成了具有中国韵致的风景画特征。我的创作遵循着这样的路径,从对固有色的依赖,逐渐转向注重色调化的处理和内心感受的传达,由开始相对写实的技法转向以表现为主导的写意方式。
我在海边长大,大海澎湃的波涛、宽广的胸怀根植于我的心中。我多次赴威海、青岛采风写生。我特别享受海风拂面的现场感,时而欢快、时而孤独情绪,都会随着思绪和画笔在画布上一点一点地生长。《码头船厂系列》《刘公岛系列》《半月湾系列》等作品忠实地记录着我对大海的深厚感情。港湾停泊的渔船是我钟爱的题材,错落交叉的桅杆、斑驳厚实的船体、浮光掠影的倒影……充满了无穷的变化。我开始由“自然之海”到“人文之海”的创作转变。在这些系列作品中,我注重将即时情绪与现场感受凝练在画面的形式感中,追求抒情写意的格调,通过丰富节奏与自由的笔触,演奏一场宁静浪漫、富有韵律的视觉交响乐。
我在济南工作多年,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每当我坐在绿莹莹的垂柳下,聆听涓涓的泉水声,就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城市生态·天下泉城》的组画就是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完成的。我用绘画回到观察阐释物象之本,从《鹊华秋色》、《老残游记》、老舍散文的文学“泉城”中延伸出视觉“泉城”表现和想象。每件作品既保留了初始感觉的鲜活性,又经过谨慎的推敲和提炼,以跳动的笔触表现泉水的喷涌,突出其意象深处的节奏冲击和倔强的生命力,营造画面饱满明快、响亮有力的视觉感受;画面中的色彩并非阐释性的物理色相,更多的是心理感受和情感传达,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综合印记和联想。在这组画中,对泉水的描绘不仅仅是一种景致的再现,更是思绪与情怀的笼罩下,通过作品在精神和意象方面,反映出生活的状态和本质。
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我随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交流团回到阔别已久的俄罗斯,在为期10天的写生采风活动中,面对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和环境,我的画面中出现了眷恋的情绪与发现的惊喜。在《苏兹达里印象》的系列中,我刻意抛开所有的预设以及大师们的经典图像和表达记忆,面对空白画布专注于自己眼睛和内心,像一位有心的旅游者一般,静静消化千变万化的自然“美食”,用心归纳与重构,从丰富变幻的景致中获取灵魂,将瞬间的感观与情绪迅速捕捉、诉诸于画面。我将自己完全交付给自然,让自己的身心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同身受地去发现、挖掘自然的内涵和美感。这套组画和谐静谧,情感内敛,注重现场感和代入感,在写意性与精神性方面具有更加纯粹的追求。
作为“大自然的歌手”,风景画家需要对自然有一种独到理解和表现。我庆幸自己始终抱有热情,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画笔、颜料、画架是我的密友,绘画是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表达思想、体现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我愿意在与自然的交往碰撞中,展现我的审美态度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