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行工油画作品
2021-07-14

评论摘要

近几年来,沈行工进一步深入追求艺术语言的精炼与丰富,不论是写江南景致,还是画欧洲风光,画法更率意、更自由放松,在平中求奇,色彩更为大胆,薄敷、重彩灵活运用,更注重在整体气势中讲究层次的丰富和色调的微妙变化。他采用笔到意到甚至笔不到意到的意象手法,强化意境的表达,不少作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显示出大家风范。

读他近期的作品,我还有一个突出的感觉,那就是他对当今画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意象油画”有明确的态度。他从民族传统绘画中吸收营养,但不是简单地把国画的造型用于油画创作,而是着眼于领会其写意精神,即在保持油画艺术特质的情况下,强化其意象性。也就是说,他不是弱化或放弃块面造型,没有使油画技巧纤细化,而是在块面中穿挿或长或短、或明或暗的线,赋予更强烈的艺术意味和由笔触、肌理和色彩构成的情趣,从而大大增强了绘画语言的感情因素,使画面更具艺术感染力,更耐人寻味。

                                                       ---邵大箴

 

进入新世纪,沈行工又以新作举步向前。在《蓝色的江南风景》中,笔迹若从形体中游离,色层相互渗透。线条开始游动,有点率意而为,一种意态从容的东方意蕴,似欲化解西方的严谨,表达的境界已从视觉转入内心。

                                                          ---苏天赐

 

      沈先生生在江苏,长在江苏,工作在江苏。用他的作品一直在歌颂江苏。他的作品中呈现出的江南,表现出一种沈行工先生特有的优雅、愉快和优美的境界,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油画艺术语言上不断追求的特殊魅力。他是用画笔书写的一位诗人,也是用色彩谱曲的一位歌者。

                                                          ---詹建俊

 

 

沈先生的艺术探索之所以很有价值,我觉得就在于他把西方油画这种载体、形式与中国的自身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真正在寻找、感受和表达的过程中,自觉地关注这种文化中心,画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意境的油画风景。特别是在勾勒江南景色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油画作品中的平原如何做到又开阔又清静,有大的视野,又有非常抒情的视角,许多油画艺术表达上的难题,在沈先生长期的探索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范迪安

 

毫无疑问,沈行工的江南风景显示了当代中国油画在油画语言上对于本土文化性的探索,在他之前,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深入细微地表现阴天江南的色彩,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自如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出江南的意蕴和情调,甚至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够在油画色彩语言和画面境界上表现出如此浓厚的书卷气。和中国文人画家一样,沈行工非常注重“画外功”的修炼。他不只是画江南的色彩和景致,而是通过江南的色彩和景致传达他的文化情怀与格调。和他给人的儒雅印象一样,他的作品不仅呈现了江南的风景,而且传递出江南细腻委婉、温润典雅的气质与底蕴。因此,他的那些作品,在总体的审美取向上是秀丽、温和、平淡、萧散的,在洒脱而简远的境界中,弥散出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平和的遁世情怀。这种审美取向与人格境界,也无不显示了林风眠、苏天赐对他的影响。他们共同追求的,是将中国文化的气脉和对油画色彩语言的探索糅合一体所表达出的中国哲诗文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境。而沈行工在油画语言上的本土文化性的探索,无疑更加明晰了中国油画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

                                                        ---尚辉

 

改革开放后,个性化探索成为油画家的共识,海外艺术涌入中国,各类表现性油画风格让中国艺术家获得广泛的借鉴机会。1980年代登上艺坛的新一代画家,是从主流意识形态“笼盖四野”的环境中走出来的,但他们敏锐地将关注重心转向艺术本体,而早先养成的对社会现实情境的一往情深,使他们从各自熟悉的自然和人物中获取创作灵感。江苏的沈行工是这一辈画家中代表性人物,从他作品的风格演变和实践探索的经历,可以看到中国油画家在写实与表现抒情两条道路上的跋涉。

                                                        ---水天中

 

    在沈行工长期丰富的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中,在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和良好的创作状态的同时,又始终致力于对艺术创作的理性思考,对艺术语言的不懈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在作品的风格指向上从写实性朝表现性、写意性和审美意象靠拢,建构起契合自己个性的绘画语言风格。而在这过程中,他完成了通过写生向写意的微妙转换,从写实向表现的深化过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力于他在理性思考下所作出的价值取向和个性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