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写生 · 共写意
戴士和
《再写生·共写意》这次展览,从一开始商量,就定在了2013年,因为大家都怀念十年前,2003年那次武夷山写生。从那次以来,十年没有间断。到去年2012年初夏,我在山东临沂见到漫山遍野的油画写生的人群,从全国各省五湖四海自发自愿地来到写生现场,共同享受大自然的无限春光。那山前山后、画箱画架的阵势,回想从武夷山一路走来,十年间星星之火已成燎原。
现场写生的兴味在于现场,在于当场。喜欢写生就不喜欢描照片,不以为照片式的“周到”有什么意思,相反,追求的是画面处处都有现场感——无法重复的现场感、临场感、即兴的、脱口而出、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画面上这种现场感究竟有还是没有?一眼就能看出来,装假很难。当场作画当场完成,一气呵成。也许“有懈可击”,也许“带着毛刺”还未打磨光滑,但恰恰带着现场的丰富信息,带着作者的手气,带着作者的体温,因而可贵,因而舍不得打磨光滑。而且,如果功夫到了,机缘到了,也未必不能出口成章,未必不是千古佳句,那才叫真本事!古往今来,艺术家让人佩服、让人向往的,也是从他的真本事、真功夫开始。如果有心练真功夫,有心练真本事,那就发愿做个真的艺术家,从心里开始,正心诚意,修炼自己。写生也好写意也好,引人入胜的魅力,真功夫的魅力正在其中。
请孙建平先生出面操办这次展览和画册的工作,是从2012年去苏州写生时候确定的,众望所归。建平兄热心,有条理,愿意为大伙操心,也善于为大伙操心。多少次见到他替年轻人看画、讲画,那么仔细那么耐心,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再写生·共写意》这个题目就是建平兄回到北京,正式操办这摊事情之后,领着几个朋友商量出来的,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题目想得好,一提出来大家都拥护。
做一个展览,总体构思最要紧,题目就该点醒构思的要点。展览筹划的前前后后,大家出过好多主意,各有精彩。管朴学曾提出过一个题目,叫《十年·这些人》就挺别致,大家听了都喜欢。那是在苏州,2012入冬的日子,白天写生,晚上大家商量事,那天商量到展览题目,发言热烈各有高见,到散会还意犹未尽。一直没说话的小管,散会后走到电梯口,忽然说出《十年·这些人》的提议,把大家心里的一根弦拨动了。本来大家相处多年都有共识,不喜欢故弄玄虚的所谓学术高度,而喜欢那些表面上平白如话,含义上又回味无穷的东西。这个题目朴素温暖,不摆生硬的学术架子唬人,表面上绕开了学术荆棘,其实又未尝没有回到事情的本原。
十年前的200212月年武夷山写生,正是闹“非典”那年,小半年不上班了,各自回家猫着怕传染。当时是王辉先生张罗,从碧水丹崖的武夷山发出友谊的信息,给那年的苍白暗淡添上了一个多彩的结局。山水好看,画得尽兴;岩茶好喝,聊得开心,一面聊还一面画了头像速写,可爱可乐,彼此赠送留念。王辉兄是难得的好“地主”,替大家安排得周到、贴心,他本人既是古道热肠,又有许多雅兴,和武夷的朋友一道,介绍正山小种,介绍肉桂和大红袍、金骏眉。记得他还亲自整理编辑了一本历代作者以武夷山为题的作品大全。
迪安兄也是东道主,又是参展的作者。十年里前前后后,多少次活动都渗透了他的才情智慧、台前幕后的多少心血。这批作者的名单开列出来蔚为壮观,都非等闲之辈。而更可贵的地方在于,大家在一起时平等自然,畅所欲言,有职有钱不摆谱,无职无钱也不自卑。不简单,能做到这样,既是交情,也是品质——人的品质,学术的品质。
祝展览成功!大家的友谊长在艺术常青!
作者系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原中央美院造型学院院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再写生·共写意——中国油画名家写生研究展》组委会主任
二〇一三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