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
前 言
“写意油画”这个命题的提出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实践以及理论家的参与,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的一种新的学术征候,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究其发生的原因和在实践中所表现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写意油画”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进入的是全新的文化情境,整个视觉艺术都受到由信息技术引动的图像世界的影响,面临着“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挑战,经过百年来中西文化的碰撞,特别是借鉴、吸收西方艺术经验的历程,中国油画家开始更多思考怎样在全球和本土这两种文化之间找到自己的学术立足点,呈现出新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表现在一方面仍然关注全球文化交汇、激荡、碰撞的新的态势,关注全球艺术信息中所呈现出来的许多新的特点,但是另外一方面,许多油画家开始更多地在精神层面回归自己的本土,这个“本土”既包括了文化历史传统,也包括了改革时代的文化现实,“写意油画”作为一个新的学术课题,提倡在坚守“油画”语言的同时,朝向“写意”的境界,从理论角度来说是一种对全球文化趋同性的反拨,是全球文化充分交互情形下中国油画家的一种新的文化选择。
第二,“写意”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意”之大者,在于意涵、意味、意境等文化性与精神性交织的价值。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一个体系性特征。中国古来讲绘画的高境界是“写意”,“写”是对客观物象的概括、浓缩和集中的表达,更是一种敞开胸臆、抒发感性的语言方式,所有“写”的语言都是为了体现画家的情感世界;在“意”的本体中,是人与物的交流,是自我与世界的统一,还是视觉感受的升华与情感个性的彰显,正由于此,在“意”的层面凝聚了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和鲜活的艺术创造个体。
第三,“写意”不一定“写生”,但“写生”是“写意”的重要方式。在油画的传统中,写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包括了对自然的观察,实际上是包括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所谓的写生实际上有一个写生观,写生观在艺术家那里就是艺术的世界观,艺术的自然观。作为造型艺术的语言要更多的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写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近年来许多油画家坚持走向自然,坚持到自然面前,不仅去发现和寻找,更多是感受和体验,同时把它转化成艺术表达的语汇,使自己的语言风格形态更加鲜明地和具体的事物的存在结合在一起,在写生的表达中展示了更加真实的自我,展开了在人与自然对话、人与景物对话的过程中敞开胸怀的一种真实。
也许写生是直接的、感性的、即时的,但是实际上一个画家的写生观念,对写生对象的选择,以及在现场所感受的东西不仅是景物人物的表象,而是关于存在的更深层次内涵,于此,许多写生作品汇集起来,可以鲜明地看到写生作品的时代性,写生中的自然观会留下非常深刻的时代烙印和文化思考的烙印。从表面上看每个画家的区别是风格的区别,是具体的作品色彩、色调包括画面组织上的区别,但是用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可以从写生作品中看到它的特定的时代性,也可以看到画家活的思想情怀。
而写生的“生”似乎更为重要,这个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生活的生,也是自然万物生机的生,生命的生,这个价值现在得到画家们更多的重视,也成为反拨油画图像化、照片化的利器。写生的现场使得画家们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物象的生机与生命,通过自己的色彩和笔墨把这种生机和生命留住在画布上,描绘的对象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有气息的,作品留下了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特定情景下的那个“生”,也就是生命,生机和生气。
如此说来,写生与写意的结合成为一个视觉表达的大文章,它既是画家的兴趣点,也是一种锻炼自己语言技巧能力的方式,其实在许多画家那里,它更变成了自己的艺术方式。这种艺术方式通常还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贴切在一起,把大自然当画室,在“生”的事物面前探索油画语言形式表达,在今天的文化条件下,如何走出中国艺术自己的路子,在借鉴吸收已有经验的这样一个过程中,更多的寻找自我,既是艺术家个体的自我,也是中国艺术、中国油画的文化自我,这可能是最有价值的。
应该说,“写意油画”与其他油画体例有着“语言形态”的区别,例如不同于具象、写实、表现、抽象等已有的体例。但是,在我看来,“写意油画”不是一种风格或一种样式,它所秉承的是写意的精神,所追求的是写意的意境。在某种程度上,它有语言的特征,但无语言的边界,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语言空间。在不同画家那里,可以说有个性的风格,但在“写意”这个生长型、发展型的范畴里,风格的可能性难以穷尽,因此,“写意油画”只能以“学派”方式存在,是一批志同道合的油画家共同的学术理想。
也正由于此,《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系列画册的编辑与出版就显出特别的意义,这个系列是“写意油画”现象的呈现,也是这些年来一批油画名家成果的汇集,它反映了这个学派趋于清晰且宽阔的取向,也旨在引发更多同仁投入实践和在理论上参与研讨。在画册策划组织的过程中,戴士和、王辉、孙建平等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学术上予以高度重视,各位画家都精心遴选自己的作品,使每一本画册都有充足的学术质量。孙建平先生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进程中“写意”精神的萌发和发展作了梳理与研究,让人看到前辈油画家在探寻油画的中国道路、建构“中国油画”上所作的开创性努力与散发出精神光彩的创造,这在学术史上打开了我们从历史走来的视野,也呈现了一个值得继续深化研究的领域。
当一种学术理想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理想的标志时,它所激发和鼓舞起来的就会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相信“写意油画”这个命题会得到更多油画家同仁的应合,朝向宽广的未来。
范迪安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