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
2021-05-04


展览名称: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三楼展厅

展览时间:2017年6月21日-7月4日

主办单位: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    岭南画院

支持单位:鄂尔多斯市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河南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青海省美术馆、广西省画院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厦门美术馆、凤凰画材集团

研讨会时间:2017年6月21日上午10:00

研讨会地点:中国美术馆7楼学术报告厅

展览开幕时间:2017年6月21日下午14:30    

范迪安  《塞外秋响》  80x120cm  2016年


序一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会长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油画从西方传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研究与创造,成为表述中国文化主题和表达中国思想观念的视觉载体,更成为表现中国画家文化情怀的语言,油画在中国的传播与广泛的社会接受也使油画拥有中国自身文化环境的支持。


在全球文化交汇和交融的情境中,中国油画需要寻找自己发展的路向。近些年来,一大批油画家重视在文化精神层面弘扬传统、驻足本土、探索创造,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自觉。“写意油画”就是当代中国油画的一种新的学术现象,也体现了中国油画家新的文化选择。


“写意油画”的本质支撑和内在学术理想是“写意精神”,这也是许多画家在探索上持续投以热情的根本动力。作为中国艺术传统的重要特征,“写意”的内涵博大精深,包含了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的交融,也展现了具有东方文化属性的语言特征。许多艺术家一方面投身自然,驻足热土,脚踏中国山川大地,面向丰富的现实生活,在作品中表达出鲜明的现实感;另一方面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视觉方法论上汲取营养,反拨图像时代对绘画语言的冲击和影响,在学术文脉上展开实践的传承与探索,由此形成了“写意油画”这个学派丰富的个体成果和整体的蔚然风气。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成立以来,注重在三个方面推动学术,一是进一步梳理和研究百年来几代中国油画家在“写意精神”上的实践方式,在“文脉”上建立起学术谱系;二是组织专题性的写生、展览和交流活动,促进社会文化的建设;三是注重发现和支持年轻画家参加学术活动,形成更广泛的学术探讨。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持续举办“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将在各地巡回展出。此举也得到了油画家们的积极响应,大家认真展示自己的艺术精品,汇成“写意油画”可观的图景,颇有事业为公、百川汇流的气象。这些作品以饱满的艺术探索热情、丰富的语言形式交织成蓬勃的时代文化生机,让人可期中国油画不断精进的前景。



徐里 《山泽隐默》160X50cm 2012年


序二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从上个世纪主动留洋去学习油画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开始,到后来引进西方教学体系的这段时期,我们把西方印象派以前的油画艺术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西方印象派以后的各个艺术流派也开始进入艺术家和百姓的视野,并且在国内开始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开始致力于油画中国化的研究与实践,如董希文先生等老一辈油画家们就在这方面做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上世纪末,靳尚谊、詹建俊等前辈艺术家也都提出了中国油画何去何从、中国油画的道路、中国油画的精神境界等问题,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有关油画中国化问题的讨论,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油画中国化的道路势在必行,如果持续照搬、学习、模仿西方各艺术流派的技艺,那将是无穷尽的重复西方艺术,中国油画家则会以西方艺术的学徒身份被动纳入西方教学体系中。不难发现,外来艺术在中国的良性发展首先要与本土文化相互借鉴,进而对其进行改造。在东西方相异的生存环境、教育体系、文化传统背景下,中国油画要跟随华夏民族内在的精神追求、审美要求,把中国情怀和中国精神借由油画的语境表达出来。


“写意”在中国绘画领域里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是中国精神及中国风格的代指。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写意是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特征。而所谓写意精神,即“立象以尽意”,“象”是凭借,“意”为主导,不满足于再现客观,不受具象原形的束缚,而是在想象中发挥创造,不仅意在象中,而且意在象外。这种写意精神,无论是史前商周的彩陶、青铜艺术,汉唐的绘画、雕塑,元明清的文人书画,还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的民间美术,自古以来就贯穿在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中。


中国油画在语言上的民族化探索步伐在不断的成熟和向前迈进。而中国的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也日益被几代油画家们所看重。中西文化差异,使得中国油画家经过了近一个多世纪的思考,花费大量的心血去探索两种绘画形式融合的各种可能。在开放的多元化状态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呼唤,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正推动着油画的积极探索,推动各类油画更自觉地传承弘扬民族的写意精神,研究传统的写意语言并促进其在油画创作中实现现代转化。写意油画站在自身民族文化立场上,使用油画材料的性能,以中国写意审美价值为主体,注入中国艺术精神为气质,创造出的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气派的中国油画。这是值得弘扬和值得肯定的探索,并且这一探索也为世界范围内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一种可能。


近几年,中国的油画不断走出国门,拿到欧洲去展览,我们本着一种汇报和交流的态度去学习,但却得到了欧美艺术家和观众的普遍认可与称赞。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认可的就是中国油画的写意化探索。在西方写实油画走向没落的关键节点,中国的写意精神给他们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我们应该把中国油画的写意之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也正是我们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戴士和《清迈小伙儿》 80×60cm 2016年


序三   回到朴素


戴士和(中央美术学院学术顾问、中国壁画学会顾问、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长)
                             
2017年《文脉传薪》写意油画画展的首展,确定在北京举办。


2017年,恰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百年纪念,油画事业正是这个大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世纪以来,国难当头,先驱者为中华民族找出路,为中国人找出路,他们打破了两个迷信,既不迷信古人也不迷信洋人,既不囿于汉唐也不囿于希腊,他们放眼世界,而脚踏实地,艰难、顽强地开创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历程。


文脉传薪,正是要接过先驱者的火炬,继承新文化运动的文脉,传递新文化运动的薪火。


上世纪中叶罗工柳先生提出“写意油画”、“油画大写意”,是他在前苏联系统学习、考察之后想到的。他说把国外学得差不多时,就感到西方的油画好像缺个东西,缺什么不清楚,但总感到不够味......像每天吃西餐,反而觉得不如吃一顿小米稀饭好了。他说,这有一个习惯的问题,民族的问题,口味的问题。这个东西是很虚的,说不出来,但是能感觉到。他说自己留苏学习期间已经反感“繁、满、实、抠、腻、死、板”的油画的弊病。


在留苏回来的画家当中,罗先生成就突出,他学习特别主动,独立思考。提出“写意”,他并不是“反对写实”,相反,他一再强调要把写实的一套先学到手。只是他并不认为写实就够了,不认为光讲写实就够了,所以他提出在写实的基础上发扬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把写实和写意结合起来,中国油画前程无量。


今日画坛已是多元共存、百花齐放。回首百年,先驱们最为令人赞叹之处在哪里?与其说是他们的个性每每不同,倒不如说是他们之间的相通相近处,更深地打动我们。他们之间尽管出身不同,经历不同,画的风格手法也不同,但是有一条共同的标准,那就是作品的精神品质。这条标准与技术纯熟操作精良不无联系,但不可混为一谈。面对社会上金钱、权势的压力和诱惑,他们壁立千仞坚持艺术的朴素、恳切,不说过头的话,不说应时的话,不说吓唬人的话,当然更不说阿谀的话。所以他们不只是行当里的能工巧匠,更是人海里的巨人。因为品格出众,哪怕是巴掌大小的作品也光彩照人。作为后人,我们更多是为他们的品格感动。我们相信历代所珍重的人品,“写意”所珍重的“意”,都在这里。相信先贤们为人朴素,有胆有识,才有了唐诗,才有了书法,才有了文人画,才有了敦煌......才有了“一览众山小”的中华文明。


谨以本展览的作品向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致敬。


谨以本展览的作品向历代先贤致敬。


袁运生 《天空》 200×200cm 2014年


序四


陈湘波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写意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精神和观念,成为中国绘画的特殊美学品格,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写意精神可以说是传统中国文化艺术的文脉,它的内涵非常丰富,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角度看,儒家、道家、禅宗等哲学理念对写意精神的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作为舶来品的油画,则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可能。当中国的写意精神融入油画,使油画以中国方式诉诸视觉时,无论是在传统文化传承及思想内涵层面,还是在造型、色彩等形式因素方面,“写意油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壤上逐渐生成的新的变异,这不仅仅是油画这种西方艺术在中国本土化、民族化���型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更赋予中国油画艺术一种自身文化认同。


上世纪初中国的油画先驱如徐悲鸿、刘海粟、关良、常玉、潘玉良等人曾创作出大量优秀且带有鲜明中国写意精神的作品。在杭州艺专林风眠体系中,出现了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吴大羽、苏天赐等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和国际影响的著名画家。然而,写意语言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或某种特定的风格样式,它始终处于开放和发展的过程中。世纪末,当代艺术表现手段与媒介泛滥,如何谋求中国艺术在当下文化条件下与世界对话并向国际艺坛提供中国文化的贡献、如何更好地梳理传统文脉在当代文化中的作用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新世纪以来,在新的全球文化格局中,以范迪安、戴士和等为代表的中国油画家明确提出要坚持走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油画道路,要使中国油画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并把这种学术理想付诸自己实践和研究,这不仅体现出一种新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更是我们实现和建构“中国梦”大背景下的一种有意义的文化探索。


关山月美术馆以坚持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以及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和展示作为学术定位。而“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是我馆在坚持自己学术定位基础上,关注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有一个重要学术展览项目。2015年和2016年,在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关山月美术馆和中国政协文史馆油画研究院连续两年共同举办了系列研究展,获得国内多个美术馆的支持,并在各地举办了巡回展出,这也是全国美术界对我馆工作和“写意油画”发展的充分肯定。


今年,我馆继续本着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写意油画发展的思路,与刚成立的北京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一起,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举办“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和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的共同支持,东莞岭南画院也共同参与,展览展出的老中青三代120位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汇集最新成果、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同时也为全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研究的平台,并还将通过全国巡展的方式,共同推动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


展览作品赏析


孙建平《文人雅集之一》 120×120cm  2014年


俞晓夫 《美国之行系列作品二 》 150×100cm 2014年


陈宜明《随风》  24×30cm 2016年


陈和西《拾果子》  120×120cm 2012年


丁一林《在那遥远的地方-新疆可可拖海》   80×120cm 2015年


毛岱宗《山村除夕》  150×150cm 2017年


王克举《春来杨家冲 》   160×200cm 2016年


闫平《闪烁如初》 200x180cmx2  2017年


王辉 《冯家塬下午的阳光》 80X200cm 2017年


崔国强《暖阳残雪》    225×130cm 2013年


段正渠《灯》 160X100cm  2015年


孙纲《半月湾》   50×70cm 2015年


张立平 《清舟》  200×190cm 2017年


张新权 《嵌入陶罐的土墙》 120×160cm 2017年


文祯非《行-系列086》 80x100cm   2016年


叶向明《写生趣系列之水上丹霞九》  60×80cm 2015年


任传文《浮生-晒阳》 138X122cm   2017年 


梁宇 《沿线系列之四十三》   65×80cm  2017年


唐满生《苏州郊外》  195×195cm 2015年


陈树东《百万雄师过大江》   245×480cm  2009年


管朴学《朝北的窗》  160×160cm 2016年



袁文彬 《低头族之二》  180×80cm 2017年


陈向兵 《庭园系列之一》60x65cm  2014年


赵培智《塞上曲——春消息》200x340cm   2016年


石煜 《魔鬼的颤音02》  120×150cm 2015年


黄礼攸 《只见桃花不见人》 150×250cm 2017



刘商英《常熟35号》  80×60cm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