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式】“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广西巡展9月23日隆重开幕!
2021-05-04




徐里

从上个世纪主动留洋去学习油画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开始,到后来引进西方教学体系的这段时期,我们把西方印象派以前的油画艺术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西方印象派以后的各个艺术流派也开始进入艺术家和百姓的视野,并且在国内开始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开始致力于油画中国化的研究与实践,如董希文先生等老一辈油画家们就在这方面做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上世纪末,靳尚谊、詹建俊等前辈艺术家也都提出了中国油画何去何从、中国油画的道路、中国油画的精神境界等问题,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有关油画中国化问题的讨论,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油画中国化的道路势在必行,如果持续照搬、学习、模仿西方各艺术流派的技艺,那将是无穷尽的重复西方艺术,中国油画家则会以西方艺术的学徒身份被动纳入西方教学体系中。不难发现,外来艺术在中国的良性发展首先要与本土文化相互借鉴,进而对其进行改造。在东西方相异的生存环境、教育体系、文化传统背景下,中国油画要跟随华夏民族内在的精神追求、审美要求,把中国情怀和中国精神借由油画的语境表达出来。

“写意”在中国绘画领域里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是中国精神及中国风格的代指。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写意是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特征。而所谓写意精神,即“立象以尽意”,“象”是凭借,“意”为主导,不满足于再现客观,不受具象原形的束缚,而是在想象中发挥创造,不仅意在象中,而且意在象外。这种写意精神,无论是史前商周的彩陶、青铜艺术,汉唐的绘画、雕塑,元明清的文人书画,还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的民间美术,自古以来就贯穿在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中。

中国油画在语言上的民族化探索步伐在不断的成熟和向前迈进。而中国的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也日益被几代油画家们所看重。中西文化差异,使得中国油画家经过了近一个多世纪的思考,花费大量的心血去探索两种绘画形式融合的各种可能。在开放的多元化状态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呼唤,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正推动着油画的积极探索,推动各类油画更自觉地传承弘扬民族的写意精神,研究传统的写意语言并促进其在油画创作中实现现代转化。写意油画站在自身民族文化立场上,使用油画材料的性能,以中国写意审美价值为主体,注入中国艺术精神为气质,创造出的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气派的中国油画。这是值得弘扬和值得肯定的探索,并且这一探索也为世界范围内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一种可能。

近几年,中国的油画不断走出国门,拿到欧洲去展览,我们本着一种汇报和交流的态度去学习,但却得到了欧美艺术家和观众的普遍认可与称赞。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认可的就是中国油画的写意化探索。在西方写实油画走向没落的关键节点,中国的写意精神给他们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我们应该把中国油画的写意之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也正是我们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徐里《碧波》120cmx60cm 2007年




展览报道

2017923 “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广西书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宋震寰宣布开幕

广西文联副主席黄云龙出席开幕式(左三)

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谢麟致辞

关山月美术馆艺术总监文祯非致辞

广西书画院院长石锋主持开幕仪式

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开幕式现场


“文脉传薪”系列展览开始于2015年,致力于推动“写意油画”的发展。此次展览由广西书画院、广西美术家协会、关山月美术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共同主办。展览以120余幅油画作品的规模,呈现写意油画学派整体面貌。

写意油画的历史意义

中国油画家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思考,花费大量的心血探索油画与中国画融合的种种可能。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刘海粟、关良、常玉、潘玉良等艺术家创作出大量优秀且带有鲜明中国写意精神的作品。在杭州艺专的体系中,出现了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吴大羽、苏天赐等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和国际影响的著名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罗工柳、詹建俊、靳尚谊等艺术家不断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被几代油画家们所看重。

面对当代艺术思潮在媒介和观念上的不断挑战,如何梳理传统文脉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并向国际艺坛提供中国文化的贡献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新的全球文化格局中,以范迪安、戴士和等为代表的中国油画家明确提出要坚持走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油画道路,要使中国油画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并把这种学术理想付诸实践和研究。“写意油画”的提出,既是时代所需又是历史的必然,它把中国写意精神融汇到油画表达中,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形成艺术家的个体语言及风格,呈现不同面貌。“写意语言”也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或者特定的风格样式,它始终处于开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

宏大的规模,开阔的视角

20152016年连续举办“文脉传薪”系列研究展,获得国内多个美术馆的支持,相继在广东、陕西、福建、湖北、北京、重庆、内蒙、山东、吉林等省市美术馆巡回展出,受到各地观众欢迎的同时,带动了各地艺术的参与。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画面内容的多样性也充分地体现了它价值认同之广泛。此次展览在2016年展出的50位代表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邀请各地中青年艺术家参展,规模达到120余人。广西画家刘绍昆、谢森、黄菁、张冬峰、陈毅刚、杨诚等6人的作品入选参展。展览分为意韵、意写、意象、意境、意念5个部分,分别呈现创作者在油画本体语言和造型方式上的探索,体现油画材料的创新性应用与中国传统文脉的关联。


领导及嘉宾看展交流




“文脉传薪一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6月份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展出获得巨大成功,此次巡展到南宁,正值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为广西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展览将持续至108日,免费向观众开放。

作品欣赏


戴士和《惠安女》90cm x 180cm  2010年



范迪安  《黄河冰凌》 400x130cm 2017



刘绍昆《耳语》 70cm x 70cm   2014年



黄菁 《花仙子》 100cmx100cm  2011年



管朴学《朝北的窗》160cm x 180cm 2016年



陈树东《雨后复斜阳》180cmx240cm 2003年



张延昭《八女投江》75cmx160cm 2015年



文祯非《行·系列B-034》150cm x 150cm 2016年



王国建《古桥秋色》100cmx240cm 2015年



陈向兵《庭院系列之十七》100cm x 80cm 2015年



砂金《博克系列之八》80cmx65cm 2010-2014年



王辉《陕北的山村》100cm x 70cm 2017年



张晋《竹》  直径200cm  2008年



 刘商英 《常熟35号》 80cmx60cm 2016年



庄重《秋色连波之五》130cmX195cm 2015年



赵九杰《古林乡村系列三》70cmx120cm 2017年



 鲁邦林《花》100cmx80cm 2001年



陈世宁《云湖晨雾》50cmx60cm 2014年



刘大明《马拉迪卡少女》140cmx155cm 2017年



王建国《风抚大地之四》 180cmx200cm 2016年



刘曼文《蓝调二》200cmx162cm 2016年



杨松林《大夏古都·统万城》100cmx150cm 2014年



段江华《无题》300cmX200cm



毛岱宗《山村除夕》150cmx150cm 2017年



孙纲《半月湾·白》 60cmx80cm 2015年



崔国强《暖阳残雪》225cmx130cm 2016年



郭仁海《指鱼》120cmX120cm 2016年